东宁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
统 计 公 报
2014年,是国内外形势比较复杂的一年,面对宏观发展环境趋紧、经济下行压力增大、俄罗斯市场疲软等不利因素,县委、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,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,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,全力实施对俄贸易兴边、新型工业立县、金融创新强企、特色农业富民等战略,攻坚克难,奋勇争先,全县经济呈现平稳发展态势,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,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经济社会呈现和谐共进的发展局面。
- 综 合
国民经济持续增长。初步核算,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21368万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.3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353576万元,比上年增长5.6%;第二产业增加值416044万元,比上年增长7.1%;第三产业增加值751748万元,比上年增长6.3%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.7:27.6:48.7调整为23.2:27.4:49.4。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2435元,比上年增长5.7%。
图表一:地区生产总值
指 标 |
2014年 |
2013年 |
比上年增长% |
地区生产总值 |
1521368 |
1439989 |
6.3 |
第一产业 |
353576 |
341550 |
5.6 |
第二产业 |
416044 |
397635 |
7.1 |
工 业 |
370921 |
359995 |
5.8 |
建筑业 |
45123 |
37640 |
20.0 |
第三产业 |
751748 |
700804 |
6.3 |
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 |
35158 |
34790 |
持平 |
批发、零售业 |
477259 |
439387 |
7.8 |
住宿和餐饮业 |
33994 |
31093 |
7.7 |
金融业 |
41339 |
38348 |
7.0 |
房地产业 |
29277 |
26714 |
9.9 |
营利性服务业 |
38573 |
38079 |
-0.1 |
非营利性服务业 |
96148 |
92393 |
2.5 |
- 农 业
农业经济总量平稳增长,粮食生产再获丰收。2014年,我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2946万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5.4%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53576万元,比上年增长5.6%。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2900公顷,比上年增长2.5%,粮食总产量202484吨,比上年增长0.4%,创历史新高。粮食单产2828公斤/公顷,同比下降2%。水稻、玉米、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分别为24530吨、125871吨和49345吨,分别比上年增长0.4%、1.6%和0.3%。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,蔬菜产量45185吨,下降0.1%,烤烟产量5660吨,与上年持平,油料产量11703吨,下降8.9%。水果产量14217吨,比上年下降2.1%。
黑木耳产业生产势头强劲,对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支撑作用增强。2014年,继续做精做强黑木耳产业,产量和效益均有明显提高。全县共发展地栽木耳122065万袋,总产量58402吨,分别比上年增长1.4% 和4.8%,实现产值364908万元,比上年增长8.4%。实现增加值185021万元,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52.3%。仅黑木耳产业一项可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331元,黑木耳产业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主力军,对农业和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增强。
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。年末大牲畜存栏24521头,比上年增长5.2%;生猪存栏59422头,比上年下降1.8%;羊存栏28004只,比上年增长5%;家禽存栏5319百只,比上年增长2.5%。全年肉类总产量为8362吨,比上年下降7.9%;蛋产量为3404吨,比上年增长3.6%;奶类产量943吨,比上年下降10.1%。特色养殖业平稳发展,熊存栏34头,比上年增长13.3%;鹿年末存栏624只,比上年下降5.2%;蚕茧产量1277公斤,比上年下降0.4%;出栏鹌鹑27600只,同比下降0.1%;貉存栏460只,比上年下降1.7%;蜂蜜产量430吨,下降0.2%。
林业完成产值3817万元,比上年下降46.2%;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876公顷,比上年增长28%。渔业3543万元,比上年增长2.5%。全县水产品产量完成2371吨,比上年增长2.0%。
农业基础设施及生产条件进一步强化。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6.46万千瓦,比上年增长5.1%。拥有农用拖拉机13813台,增长2.7%。化肥施用量(折纯量)9757吨,增长2.4%。农村用电量8210万千瓦时,增长0.9%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288公顷,与上年持平。
- 工业和建筑业
工业生产稳定增长。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370921万元,按可比价计算,同比增长5.8%。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户,完成总产值375975万元,比上年增长5.9%,实现增加值96943万元,同比增长0.7%。从经济类型看,国有企业完成产值16428万元,同比下降8.5%;集体企业完成产值1168万元,同比下降68.1%;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332847万元,同比增长8.3%;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完成产值6600万元,同比下降72.8%。从轻重工业看,轻工业实现产值27933万元,同比增长146.4%,重工业实现产值348042万元,同比增长1.2%。
主导产业支撑作用突出。从行业来看,木材作为主导产业发展迅猛,支撑作用更加突出。全年木材行业实现产值262779万元,同比增长22.8%,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9.9%。酒精制造和饲料加工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,生产呈现快速增长势头,全年分别实现产值13345万元和4477万元,同比分别增长646.0%和612.9%。
工业经济效益保持稳定。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68775万元,同比增长6.0%,产销率为98.7%。实现利税总额42102万元,同比下降26.7%,其中利润总额23506万元,同比下降26.8%。
工业产品产量出现下滑。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中,服装产量达到19.75万件,同比下降15.6%;风力发电量达到7010万千瓦时,同比下降18.7%;火力发电量达到32367万千瓦时,同比增长1.6%;原煤产量达到95.86万吨,同比下降21.0%;铜材产量达到583吨,同比下降77.0%;黄金产量达到193千克,同比下降19.6%。
图表二:规模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
产品名称 |
单位 |
2014年 |
比上年增长% |
发电量 |
万千瓦时 |
39749 |
-1.8 |
其中:风力发电量 |
万千瓦时 |
7010 |
-18.7 |
火力发电量 |
万千瓦时 |
32367 |
1.6 |
服装 |
万件 |
19.75 |
-15.6 |
原煤 |
万吨 |
95.86 |
-21.0 |
铜材 |
吨 |
583 |
-77.0 |
黄金 |
千克 |
193 |
-19.6 |
建筑业较快发展。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77196万元,同比增长85.3%;实现利润总额23090万元,增长107.4%。全县房屋施工面积4.9万平方米,比上年下降43.8%;房屋竣工面积2.6万平方米,下降22.1%;其中住宅2.0万平方米,下降8.2%。
- 固定资产投资
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。全年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46750万元,比上年增长23.6%。其中住宅投资57096万元,比上年下降5.9%。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看,第一产业投资103464万元,同比增长101.7%;第二产业投资578658万元,增长18.6%,其中工业投资432069万元,增长23.0%;第三产业投资264628万元,增长16.8%。从工程类别看,建筑工程完成投资596441万元,比上年增长6.8%;安装工程完成投资177496万元,比上年增长112.0%;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112916万元,比上年增长33.2%;其它费用投资59897万元,同比增长52.8%。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实现266122万元,同比增长8.1%。实现民营投资186812万元,同比增长11.6%,民营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0.2%。
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1184万元,比上年增长25.5%。全县房屋施工面积171.3万平方米,下降21.9%;其中住宅107.6万平方米,下降2.3%;新开工面积29.7万平方米,比上年下降14.6%;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19.3万平方米,比上年增长27.1%;商品房销售额65702万元,比上年增长51.8%。
五、国内贸易
市场销售稳定增长。在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、消费观念逐步更新的情况下,以及国家一系列扩内需、惠民生政策的推动下,全县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活跃、消费持续稳步增长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777万元,同比增长13.6%。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71234万元,增长13.5%;农村消费市场实现零售额62543万元,增长14.0%。
六、对外贸易和旅游
2014年进出口总额实现306285万美元,同比增长12.2%。其中:出口总额完成299812万美元,同比增长25.6%;进口总额完成 6473万美元,下降81.1%。从贸易方式看,一般贸易完成4978万美元,同比下降85.7%;加工贸易完成5589万美元,同比增长10.3%;边境小额贸易完成261990万美元,同比增长31.1%;其它贸易完成33726万美元,同比增长1.6%。从国别来看,我县主要与11个国家(地区)开展贸易往来,其中对俄贸易300195万美元,同比增长16.3%,占全县进出口总值的98%,占全省对俄贸易的12.9%。
东宁口岸全年完成进出口货物27.5万吨,同比下降6.9%。外经贸企业累计入库税金2729万元,同比下降59.1%,其中:国税局入库2149万元,同比下降60.5%;地税局入库580万元,同比下降53.1%。
对外旅游业下降幅度较大。2014年,东宁口岸出入境旅客达283186人次,同比下降28.0%。出入境旅游者157748人次,同比下降4.7%。其中:入境154911人次,同比下降5.6%;出境2837人次,同比增长8.9%。旅游业总收入实现43672万元,同比下降4.5%。
七、财政和金融
财税收入呈现下降。全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28806万元(含基金),比上年下降8.6%。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97787万元,同比下降17.8%。全年完成公共财政收入72369万元,同比下降10.0%;全年完成工商税收收入63170万元,下降32.1%。其中:国家税收收入17050万元,下降45.9%,地方税收收入46120万元,下降25.1%。全年财政总支出233280万元,增长7.5%。公共财政支出194960万元,增长2.7%。
金融运行平稳。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34118万元,增长3.0%。其中: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08070万元,增长 4.3%。年末银行各项贷款余额531351万元,增长11.3%。
八、城镇建设与环境治理
城乡面貌显著改观。全面推进华宇家园、江南湖、龙泉新城等重点项目的施工建设,形成新的城市建设亮点。加大棚户区改造工作力度,2014年全县棚户区改造项目8个,安置回迁户数801户。对11栋楼体进行了外墙保温、平改坡改造。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拆除面积10.78万平方米,开工11.76万平方米,改造房屋730户。硬化改造街路6条,人行道改造街路3条,沥青、砂石路面修补30多条,栽植乔木2500株,灌木1万多株,在城区内安装96块便民广告栏,新建便民候车亭7座,改造2座,成为我县城市风景的亮丽风景线。
环境保护工作扎实开展。目前已取缔21家小锅炉。积极推进小烟囱治理,2014年累计拆除平房区小烟囱990个。东宁滨河热电有限公司脱硫治理主体工程建设竣工,已正常运转投入使用。东宁城区环境空气比去年同期相比得到进一步改善,优良天数比往年有所增加。继续开展绥芬河流域治理工作。筹备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,今年创建国家级生态镇1个,申请创建省级生态村4个。
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。东宁县节能监察中心能力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已完成。全年通过积极调整工业产业结构,加快淘汰落后产能,着力抓好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,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新进展。2014年末,单位GDP能耗下降到0.7331吨标煤/万元,降幅达到4.17%。
九、教育和科学技术
教育事业稳步发展。我县下辖各级各类学校50所,其中高级中学1所,职业高中1所,完全中学2所,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,初级中学4所,特殊教育学校1所,完全小学38所(含民办1所)。全县现有教师1991人,其中小学教师877人,初中649人,高中312人。全县现有学生17826人,其中小学生8890人,初中生5185人,高中生3040人,职中684人,特教27人。全县现有幼儿园47所,幼儿教师总数376人,幼儿总数3212人。小升初为100%,初升高为85%,高考升学率达78%。普重本上线率分别达到了78%、32.5%,均列六市县第一。
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不断提高。组织申报各类科技项目3个。全年专利授权数5个。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099班次,培训农民3.5万人次,培训基层干部0.35万人次;推广、普及农业实用技术90项;举办科技大集36次,参加人数5.2万人次;发放科普资料35种,8多万份(册);举办流动课堂6次;参加各种活动累计人数10万人次。生产力促进中心采集科技信息320条,为企业提供信息200条。
十、文化与卫生和计划生育
文化事业繁荣发展。文化馆1个,图书馆1个,藏书72013册,文物所1个,文物藏品1400件,电影放映单位1个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%,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%,全年新发展有线电数字电视用户1753户,目前全县数字电视用户50507户。县图书馆荣获“市级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先进单位”称号。东宁要塞被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为“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、遗址”。我县被国家文化部列为全省第一批“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”建设试点县。
卫生事业不断改善。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5个。其中:医院 3个、卫生院7个、专科疾病防治院2个、预防控制中心1个,妇幼保健院1个,卫生监督所1个。实有医疗病床床位750张;卫生技术人员897人,其中:医生380人,护士286人。县医院医疗设备达到全省县级最好水平。新农合参合率达99.65%。七个乡镇卫生院经过改建、扩建,业务用房配置都达到了标准化流程。
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。2014年全县已婚育龄妇女4.6万人。开展免费生殖健康检查21000人次;为604对准孕夫妇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;做好奖扶、特扶人员确认核实工作;做好生育政策调整“单独二孩”政策的宣传释疑工作;举办“单独二孩”政策业务培训班1期,下乡指导7次,宣传服务活动3场。
十一、人口与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
人口总量略有下降。2014年末全县总人口209985人,与去年持平。其中:非农业人口100562人,农业人口109423人。全县出生人口1867人,死亡人口1141人。
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。据抽样调查,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153元,比上年增长8.9%。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汽车18辆、移动电话186部、电脑72台,电脑接入互联网72台、微波炉36台、热水器68台、电冰箱102台、彩电100台。农民常住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8090元,比上年增长12.0%。年末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洗衣机100台、电冰箱102台、移动电话232部、彩电108台、摩托车66辆。
社会保障力度稳步加强。企业养老保险实际参保人数达 21708人,比上年增长0.04%。发放企业养老保险金25063万元,比上年下降0.7%。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已参保人数达3417人,发放机关事业养老保险金2711万元,比上年下降5.9%。发放医疗基金4579万元,比上年增长90.0%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610人,领取失业金人数104人,累计发放失业基金44万元,同比下降19.0%。全县城镇、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3494人和2384人。
注:1、本公报为初步核实数,最终数据以2014统计年鉴为准。
2、地区生产总值及产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,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。
3、由于统计制度方法的变化,个别指标增长情况与上年公报发表的数据不一致。